“当我下笔风雨快,笔所未到气已吞”。
澎湃新闻获悉,继2023年11月25日中国美术馆举办“墨海龙蛇——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”并在北京引起巨大反响后,时隔一年,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梳理,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学术研究大展,“百年吞吐——刘海粟书法大展”,将用全馆所有展厅来呈现这一重磅展览,回溯刘海粟的书法历程。展览将于10月28日开幕,并于10月29日正式对外展出。
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、知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专门撰写了近四万字的《刘海粟书法刍议》,并于近日出版。
刘海粟(1896年—1994年)
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布展现场
此次展览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、中国书法家协会、中国美术馆、南京艺术学院、刘海粟美术馆(上海)、刘海粟美术馆(常州)、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联合举办。
据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介绍,展览囊括了目前刘海粟书法目力所及的所有精品力作,展出作品超过200件,是去年中国美术馆展品的一倍左右。
刘海粟手札局部 致李宝森
刘海粟手札局部 致夏伊乔
通过学术梳理,展览将以中国传统书法的生发演变为主线,以作品为“主角”,讲述刘海粟百年恢宏跌宕的人生故事。这是一个学术研究展览,也是一个普及书法知识的科普性展览,更是一个刘海粟先生学习书法的人生励志故事。此展,也是刘海粟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刘海粟书法专题研究展。
近日,刘海粟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邀请专家组成员童衍方、张森、宣家鑫、李超、沈虎、林明杰、顾村言对将展的部分藏品进行了审看。
刘海粟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邀请专家组成员观看待展书法,刘蟾与童衍方
“这一展览去年在北京展出就听说引起较大的轰动。过去提起海派书法,第一想起的总是沈尹默,帖学一路,但这次看到刘海粟先生的大量书札,线条苍莽雄健,与以往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,可以说大字小字皆好,相信这一展览一定会产生巨大影响。”童衍方说。
刘海粟女儿刘蟾说:“这次展览展出了我父亲在不同的时期、环境,条件下所创作的作品。我父亲就是有不拘于一格的性格,喜欢尝试各种风格的变化,一些字体的变化及排例的变化,他都尝试,又创出‘雨夾雪”’效果!他可以用书法的方法来绘画,同样也用绘画的概念来创作书法。并不像一般书法家作品有一种习气,有规律或者说有法度的框框。”
顾村言则认为,刘海粟晚年的书札是其书法的高峰,包括致夏伊乔、李宝森等札,尤见人书俱老处,夺人心魄,壮人性情,其书札之壮美,与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的那些悲怆与无奈相关,与其被打成右派,经受各种折磨相关,然而他的昂扬精气神从未泯灭,那些苦难对海老正是人生的“淬火”。可以说,若无那些苦难与长期沉寂,恐怕也没有后期山水泼墨泼彩的辉煌,更没有那样一派苍莽雄浑厚重的书法,晚年刘海粟先生手札所到达的境界与其画作正互为表里。
刘海粟手札局部
据介绍,“百年吞吐——刘海粟书法大展”,把中国传统书法这一深入中国人骨血里的“基因”,它绵延千年至今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作为叙事背景,通过聚焦于刘海粟这样一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和故事,全面、立体、鲜活地呈现刘海粟书法的文化价值、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。展览分为6个篇章,分别由6个不同的主题展开叙事。展览的第一篇章为《诗书传家 笔歌百年》,主要讲述刘海粟学习书法的历程。
第二篇章为《见字如晤 纸短情长》,主要讲述刘海粟的信扎手稿及家书。
第三篇章为《吐故纳新 蝉蜕龙变》,主要讲述刘海粟书法艺术的学术分析。
第四篇章为《四海风云 百年沧桑》,主要讲述刘海粟的书法与人生。
第五篇章为《笔耕墨舞 纸上江山》,主要讲述刘海粟绘画里的书法。
第六篇章为《沧海一粟 壮丽一生》,讲述刘海粟先生的艺术人生,这一展览同时将作为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长期陈列。
刘海粟书联 《海到山登》
刘海粟临散氏盘
刘海粟(1896年3月16日—1994年8月7日),字季芳,号海翁 ,江苏武进人。
刘海粟出生富庶江南的书香门第,三岁即在母亲怀抱诵读诗书,五岁开始临帖学画;家学渊源和深厚的江南文化为他的书法和绘画打下坚实基础。
17岁(1912年)与乌始光等在上海乍浦路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,后易名上海美术专门学校(下简称上海美专),1921年,与康有为结识,随拜入康门游学问字。康有为的书法集汉隶北碑南帖之大成,他晚年碑帖兼得,熔冶诸家,以汉魏用笔,行书结体,书法天马行空,有龙腾虎跃之势。刘海粟先生的艺术之路可以“传奇”二字称之,一方面成名极早,大多时间生活在热闹的名利场中,追求豪迈、洒脱,极有世家子弟之范,与徐悲鸿以及传统文人相比,他的身上更有着一种“纵横气”、“狂狷气”。他的一生以其磅礴的气象、旺盛的生命力、恢弘的气韵、丰富的学养和高度的自信,有意无意间实现了汇通中西的精神。他内在的一种大气与文化自信,这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尤其可以见出。
1920年代刘海粟和康有为合影的照片
1930年代刘海粟在欧洲讲学介绍书法的照片
“百年吞吐——刘海粟书法大展”,将从不同的切面聚焦于刘海粟这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和故事,全面、立体、鲜活地呈现刘海粟书法的文化价值、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,展现中国书法的独特文化魅力。
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为知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。白谦慎原本欲写三四千字的文章,但在观看了刘海粟的书法后,感觉数千字根本无法表达,为此耗费近一年时间专门撰写了三万八千多字的《刘海粟书法刍议》,并已出版,“这里呈现的只是一个提纲式的研究成果,今后我将对刘海粟先生的人生,时代,艺术做更多的了解,努力把研究推向深入。”
“从早年学习颜柳,到追随康南海,再以魏碑中方整一路来摆脱康有为影响,而后复归帖学,追寻精细笔法,再重返大篆以求圆厚朴茂,刘海粟书法实践的每一步,都给心手留下记忆痕迹,当各方面条件齐备,合适的机缘到来,数十年的积淀迎来了最灿烂的绽放。这个绽放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,其间留下的墨迹,固然有差异,但大都达到了心手两忘、酣畅淋漓的境界。”白谦慎在文中记道。
白谦慎著《刘海粟书法刍议》
《刘海粟书法刍议》书页
《刘海粟书法刍议》书页
晚年刘海粟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